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▸從毛庄到牧場的車程大約 3-40 分鐘,當你覺得開始震動變大、路面變顛簸了,代表已經開一半的路程了。
▸路上會經過尕瑪冬季牧場的家。他們每年只有六月-九月初會待在夏季牧場,其他月份因為環境太嚴苛,所以必須舉家連同阿氂們一起搬到海拔較低的背風處避寒。而我們這幾天要住的,是夏季牧場的家!
到牧場前的這段路,隨處可見放牧中的阿氂們。公的阿氂真的很大,跟一台小型車差不多,牛角之尖真的不太敢隨便靠近。這些是尕瑪家的放牧中的公阿氂,因為是自己家的,所以讓我們下來休息一下,順便跟阿氂拍照。
▸你們看到前面的鞍部了嗎?過了那裏就到夏季牧場了!錢錢指著前面說道。
到牧場後,尕瑪的爸爸媽媽很熱情招呼著我們。家裡只有爸爸( 俄恩) 媽媽 (才仁措毛) 跟年紀最小的妹妹 (拉拉),年紀比較大的弟弟 (尕鄒) 跟妹妹 (巴忠) 出門趕牛跟挖川貝了。我們才入座不久,媽媽便拿出剛蒸好的手工饅頭,熱熱的饅頭夾一些酥油跟醬菜,真的超好吃!幾乎每個人都吃了三顆 (阿姆阿姆阿姆)
▸尕瑪媽媽(才仁措毛)正在爐灶前蒸著手工饅頭。主要的燃料是曬乾的氂牛糞餅,雖然是牛糞,但燃燒幾乎沒有異味。
除了饅頭之外,也拿出風乾氂牛肉來招待我們。風乾肉口感超級無敵硬,雖然有很重的氂味,但咬久了其實蠻香的。而藏民們雖說不殺生,但在物資與食物沒有像現在方便取得之前,為了生存,牧民們在每年冬季都會挑選 1-2 頭氂牛宰殺,並提前 1 個多月念經祈福,感謝他們犧牲提供接下來一年的糧食。(以家庭人數去評估)。
吃飽後大家都到帳篷裡休息了,但我坐不住,所以就在牧場到處亂晃。放牧中的馬是隔壁鄰居的,在十幾年前馬匹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,近年逐漸被摩托車與汽車取代,現在養馬主要是要當作比賽與販售用的。
▸整個牧區都是土撥鼠挖的洞。因為牧民們都有養狗,而土撥鼠們是狗狗的獵食對象,所以只聽得到聲音看不到鼠們。
▸ 整個牧區都是非常壯觀的冰河地形,從踏上毛庄開始,我的讚嘆一直都沒有停過。
▸ 爬到了一個相對高的山坡上往尕瑪家看去,發現他家是名符其實的「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」XD
▸ 為了晚上拍銀河,所以把數位相機留在帳棚裡面充電,只帶了底片相機來趕牛,而那捲底片剛好是黑白的,所以照片都是黑白的。
到傍晚時分,我們要跟著尕鄒 (尕瑪的弟弟) 一起去趕牛回來。雖然說是跟著去趕牛,但我們其實完全沒有功能。光在這高原爬坡就無比吃力,尕鄒還要配合我們放慢速度。尕鄒說他平常半小時就能從家裡上到陵線 (爬升約300米),我們當天走了一個多小時。因為牧場沒有收訊,當我們發現稜線有網路時,大家都在這裡打了半個小時的網咖 (笑)。
▸ 尕鄒會用一種叫烏朵的工具,高速鞭打空氣或投擲石頭來引導阿氂們下山。過河的阿氂們好可愛。
把阿氂趕下山以後,牧場會有家人們接應,把阿氂們依年齡分區與綁住,避免阿氂亂跑到山上碰到危險。這裡的山區有棕熊、野狼、狐狸…,但這些動物很怕人類,基本上不太會主動出現在牧場,但牧民們還是會養狗來顧家跟顧阿氂們。
青藏高原的年溫差不大,但日溫差極大,會讓你一天體驗到台灣四季的那種大。太陽大的時候可以穿短袖背心,但只要太陽下山,即使天還是亮的,也需要穿到至少刷毛,天黑後更不用說,會需要直接把羽絨加上去 !
綁完阿氂後,接著會分工清點阿氂數量跟擠奶,一天會擠兩次奶:一次是放牧前,另一次則是放牧結束後。等全部的工作結束,天剛好完全黑,看一下時間竟然已經八點多了。這裡的日照之長,真的會讓人時間錯亂。
很幸運到牧場的第一天天氣很好,牧場這裡沒有路燈,幾乎是零光害。當眼睛適應了夜空後,映入眼簾的是此生肉眼所見過最清楚、艷麗的銀河,連合歡山都沒有這麼清晰。除了完整的銀河外,還看到了非常多流星,一閃而逝都記錄在我的眼睛和腦海裡。
▸ 每一片銀河雖然都是在同個宇宙中,但對我來說都是不一樣的。
牧場周邊山的剪影配上銀河,非常慶幸自己有帶上腳架。當天晚上我直接把相機架在帳篷旁邊要拍攝銀河縮時,想說靠近帳篷應該比較安全,不會被阿氂掃到,沒想到早上去收相機時,腳架跟相機已經倒在土裡面了,還好阿氂有腳下留情,沒有直接踩下去 (感恩的心)。
原本第二天早上要繼續幫忙尕鄒放牛,但每個人都睡過頭,起床的時候阿氂都放得差不多了,只好略過這部分,直接加入整理牧場的日常。
牧民們習慣把早上的工作告一段落再開始吃早餐,而我們也跟著他們的作息一起。
▸ 牧場的早晨,隨便一個角度拍也美的好像是AI畫的。左邊的帳篷是我們睡覺的地方,帳篷後面是尕瑪的舊家,現在當作是倉庫使用,而有煙囪且在冒煙的房子跟右邊的土厝是現役的住家。
▸ 早上把阿氂趕去吃草後,就會開始整理牧場,把阿氂的便便全部集中起來。
▸ 接著會從便便推中抓一坨起來,平鋪成餅狀在草地上曬乾,這就是牧民們的柴火燃料來源。
氂糞餅製作中。製作氂糞餅其實也是在貫徹他們的宗教信仰。因為信仰、所以藏民們幾乎是不殺生的,即使被蚊子咬了也不會拍死,而是會選擇揮手把蚊蟲趕走。把氂糞鋪平主要是因為糞便中有許多昆蟲,鋪平除了可以加速曬乾外,也可以把上面的昆蟲撥開,這樣拿來燒的時候才不會間接殺生。
▸ 早上為了擠奶而被留下來的小阿氂。
▸照片中的牧民是尕瑪家的鄰居。
這裡的牧場是全部的牧民一起共用的,牧民們都記得自己家的阿氂,少一隻多一隻他們都清清楚楚。因為牧區沒有任何訊號,所以每戶都會有無線電,當有誰家的阿氂走失或沒有回家,他們都會先透過無線電互相聯絡。
▸ 結束早上的例行公事後,換我們吃早餐了。
▸ 熱的氂牛奶!熱的氂味比較淡,冷掉以後氂味會變很重。
吃完早餐休息一會兒,巴毛跟拉拉就在門前開始剝起了川貝,而措毛早已打完酥油,開始曬起了奶渣。閒不下來的我們當然也一起過去加入他們。
▸ 巴毛跟拉拉一起剝著巴忠昨天挖出來的川貝,準備曬乾以後拿去市場賣。
▸ 早上的工作告一段落,大家一起坐著休息聊天。
下午錢錢帶著我們去拜放尕瑪的親戚,藏族小朋友真的都超害羞超可愛!每次都被可愛到心藏爆擊!雖然小朋友很可愛,但他們家養的藏獒超恐怖,站起來比一個成年人還高,還會自己掙脫鐵鍊…。
▸ 回到尕瑪家以後沒多久就開始下雨,只好待在室內等待雨停。
▸ 雨變小後,坐不住的我就穿著雨衣跟巴毛還有拉拉跑去牧場晃了,整個牧場都是他們的遊樂場。
中間雨又陸續下了幾陣,到傍晚才真的雨停。昨天體驗過趕牛了,所以今天換成在牧場接應,把回來的阿氂們綁起來跟擠氂奶。
▸ 遠方山坡上的阿氂們看起來超像螞蟻。
▸ 隔壁的鄰居小男孩把阿氂綁起來後,還會好好跟阿氂對話,超有愛。
▸ 角都還沒長出來的小小氂。
▸ 綁小阿氂也是個很累的體力活,動作要輕、要慢,絕不能讓阿氂感覺到緊張,不然肯定是抓不到的。
▸ 綁阿氂的訣竅是一隻手牽著脖子上的繫繩,然後另一隻手要拍屁屁,才可以把阿氂往前趕。
▸ 擠奶的部份..........因為全部的人只有擠出1滴........真的就只..有..1....滴...... 所以就不放上來獻醜了(逃跑
傍晚時,姐姐旺姆跟先生帶孩子看病,從西寧回來,牧場家裡變得更熱鬧了。於是萌生了想幫尕瑪一家拍全家福的想法,但晚上室內光線過案,所以就跟大家約好了隔天早上一起拍合照。
▸不曉得在人類的渺小一生哩,能不能再見到彼此。願平安順利,有機會和緣分再見吧!
拍完合照後,我們也差不多要回村莊和準備要回台灣了。回到毛庄後,尕瑪帶著我們去他哥哥久美家拜訪了一下。還跟著大爸爸 (久美的爸爸) 一起刻了瑪尼石。
▸ 久美的太太 — 益西措毛,正在切氂牛凍肉干。凍肉乾的口感比風乾肉還要軟許多,氂味也比較沒那麼重。
▸ 大爸爸帶我們到庭院挑要刻經文的石頭,戴著護目鏡的大爸爸意外地有點像小小兵 XD 尕瑪因為家庭因素,所以有很長的時間住在久美家,因此有著很深的感情,所以就稱他大爸爸。
這趟青藏高原的旅行,除了壯麗的自然景觀,更深刻的是藏民們的善良,對於生活的堅持還有信仰的堅定。很開心是你們做為我們認識青藏高原及藏族文化的開頭,不管是藏族文化還是遊牧生活,都還有很多沒有體驗到,期待未來能繼續以當地的方式來探索屬於藏族的生活。
謝謝錢錢與尕瑪一家人熱情的招待,未來有機會會再來拜訪的。
撰文攝影|可頭與同行夥伴
校稿|錢錢 (Instagram)
文字編輯|Add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