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腳踏車輪轉的里程拉長, 騎程從台北跳上火車開始。
▸ 漫遊到海邊,隨心所欲,說走就走
上一次騎腳踏車旅行已經是十年前的環島,那時候騎車東倒西歪,借了學姊家久放的登山車、裝上貨架、帶著基本的維修工具與一套衣服,就這樣出發,唯一記得的是那種自由自在、悠悠亂晃、以及每晚借住各路朋友家探親的感覺。
胃口是會被養大的,安排好住宿的缺點就是得想著目標到達,真的好喜歡那種想走就走、想停就停的隨興,於是這趟決定試著帶著簡易的裝備上路去。
▸ 踏進松山車站等待前往東台灣的列車 (台北車站不能上腳踏車,請大家出發要確認一下車站準則 )
出發前一晚拼拼湊湊著行囊,東加西減的準備到三更半夜,打算用兩顆前叉防水袋加上S/F系列配件去做主要設定,睡眠系統、炊事系統、換洗衣物、相機與個人用品,應該都帶了吧?糾結好久決定不要凌晨起床走北宜,還是睡飽跳上火車直達宜蘭比較實際。
▸ 也是第一次踏入火車上的單車車廂,原來是這樣固定的!
DAY 1
出發的第一天決定玩個不看地圖想彎就轉的遊戲,踏出宜蘭車站後尋覓了人少的路,過橋、跟著機車都走的小巷、再深一點竟到了死路,抬頭望卻發現往上走的土坡接連著腳踏車道,展開從台北自行車道,換成騎宜蘭自行車道的故事。
▸ 拐彎發現的古蹟
最大的差別大概在遠望都是山、騎著彎著卻沒了指引,看著地上畫著腳踏車就選了一條跟著走,在正中午的太大陽下,穿著背心曝曬的肩膀發燙著。不行!要往遠處的山裡騎,忽然就到了一個限定古蹟,乘涼一下總是要的吧 ~ 小小喝水休息後沿著上坡前行,旁邊的小徑下切就有溪水可以玩,涼快的同時終於可以騎一點林道。直到再也騎不上去,決定今天就先這樣,畢竟晚上得去阿姨家報到!有屋簷能遮風避雨的夜晚總是幸福的。
▸ 獨旅的優點在於發現有趣的地方也能說停就停!
DAY 2
睡飽收拾行囊,這是也是我第一次利用雙鐵票去旅行,提醒大家每日班次不多外還有限額,記得要事先查好!避掉了不想吸砂石車空氣的路段,瞬間就抵達了花蓮,穿梭在各個部落小徑裡,正中午的差點沒被曬死,還以為胡亂瞎晃的自己,今天騎不出吉安。
▸ 鯉魚潭
這是一個會想讓自己迷路的地方,因為每條都很想走一遍。過了橋、拐了彎,鯉魚潭就突然蹦了出來,邊環著潭內心的惡魔又亂說話:旁邊的草地看起來很好睡? (我開玩笑的,好孩子千萬不要隨地亂躺 ) 真是有夠鬧。不過這裡真的是個適合一家大小遊玩的地方,除了可以騎乘一圈外,還有許多人在潭中玩 SUP、踩船。
▸ 今晚的家門前的溪谷風景
漫遊了一大圈也差不多該找今晚夜宿點了,夏天七點才天黑,算一算我也還有四小時可以找營地紮營,附近溪谷很多人會去泡水,看著手邊離線地圖,想著只要有一小個空地,應該會是個不錯的夜晚吧!
越過了汽機車道、踏上碎石產業道路段,今晚獨享的一小塊溪谷,泡了一下水,這樣應該算有洗澡了吧?!連衣服也順便洗了,快乾清透的材質超級方便。
▸ 準備晚餐
平常習慣使用瓦斯作為主要炊煮來源,這趟想著要在大太陽下騎乘、怕不安全,於是買了火棒跟鮪魚罐頭來玩:隨手撿拾了掉落地面的木材,趁機把焚火台當桌子、當灶台、也當了燭台,煮了水、熱了麵包,鹹的甜的都吃了。
- LNT 無痕山林 ( Leave No Trace ) 中針對生營火的行動準則
- 在台灣國家公園或是高海拔帶等生態環境較脆弱寶貴的地區,嚴禁生火!
- 將營火的使用及對環境的衝擊減至最低(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)
- 野地裡生火會在土地上留下需要長時間消化的傷痕,請使用一個輕量化的爐具、焚火台,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。
- 在允許生營火的地方,請使用已架設好的爐架和生火點。
- 必須生營火時,請撿拾散落在地上、可用手折斷的樹枝。生一個夠用的小營火就好。
- 離開時,一定要將火完全熄滅,並把沒有燒完的東西通通帶走,灰燼必須分散灑在遠離營地的地方。
DAY 3
獨自在野外過夜時感官的放大、思緒的狂奔,都需要一點一滴的和自己對話,好像光睡覺這件事就要費一番功夫。平常登山也習慣自己睡,但附近有人的安心感還是很不一樣。天亮後賴了幾小時的床,離開小窩往上走順道去瀑布散步。
▸ 把落葉當刷子清理一下燃燒不完全殘留的黑漬。
▸ 從遠處看昨晚的家,真是可愛死。
▸ 不管時間的流逝,沒曬完裝備我是不會離開的!Ninja Tarp 天幕 有 21 個節點,換個支撐點就可以立刻變客廳,超級方便!
▸ 再見摟!漂亮的溪谷,謝謝你們收留我一晚。
下山之路又被地上的腳踏車圖案拐進了另一條秘密通道,正在竊喜自己又發現了一條絕美的路徑時,才意識到原來旁邊有可愛小木屋,似乎就是個露營區,疑?那我昨天忙什麼?
▸ 溪谷附近的露營區
不過帶著裝備就是想要能夠隨興的亂走,幾乎可以說是毫無規畫,但也非全無計畫,有好多存在於腦海中或手機裡大家分享的資訊。邊走邊看著附近想去的景點、而紮營就只是剛好能讓我保有彈性,獨旅的方式也更赤裸的面對自己。
▸ 旅途中總被隨處可愛的景緻停泊,像是想看清楚這戶家門前黑色動物到底有幾隻?
▸ 上下鑽出來的火龍果枝條攀附者牆面,有一顆已經紅了!
▸ 最後呆看著整排的空鳳,還故意喝水喝很久,療癒的很。這些無關緊要的發現,都成為記憶裡快樂的泉源。
繼續往下,卻發現附近似乎都沒有像昨晚那樣的清澈溪谷,觀光區一個接著一個,到了五點多都還沒想到今晚要睡哪,一邊緊張著天色漸暗,一邊觀望著路邊可能的地點。
最後總算還是在天黑前準備好,今晚無風、沒有了白噪音,有的是熱熱的地氣、沒事來咬一下的螞蟻、還有意圖不軌的蚊子。睡得滿身大汗,但好像也適應了戶外,除了身體上沒有那麼舒適外,心裏反倒靜了很多,難道我能在野外安心了嗎?
▸ 有個幾次的搭建經驗,越 ~ 來 ~ 越 ~ 上 ~ 手 ~
DAY 4
全世界都在提醒我颱風將至,瞬間沒有昨日的賴床、天微亮就跳起來,先去騎了一圈大農大富。心想著只剩一日的好天氣,那要趕緊繼續南下,至少到個瑞穗還可以去泡溫泉,大不了明天下雨坐火車回來就是了;但騎了一小段後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被颱風迷惑,問了內心往南跟往北的意義是什麼?如果最遠到哪裡並不是旅行重點,那其實現在走 193 回花蓮那條比較是我想走的路啊。這才又直視內心的渴望,於是就這樣踏上了折返的道路。
▸ 望去的遠方都是山
騎著騎著,正欣賞著經過的這間店,就被老闆的問早攔了下來。10 年前他買了這一小塊地,家具都是靠回收蒐集來的材料,一點一滴慢慢做出來的。分享著自己的故事以及部落給他的芭蕉,跟我說下次也可以在那紮營。躲著外面的太陽,心想著:分享,到底是什麼令人著迷的東西?讓人敞開溫暖的雙臂掏心,散發的溫暖氣息,承接在掌心的重量也是萌芽的禮物。
▸ 靠著巧手將木材建造成椅子
▸ 部落給老闆給我的芭蕉
▸ 也許是平日的關係、又或者是部落小巷,鮮少遇到人與店家
續行的路上幾乎什麼都沒有,部落一個個的經過,想要尋覓食物都相當的困難,不過有水就不會活不下去。除了飲用之外,洗衣服當然也是重點,過了水甩一甩直接套在身上,邊騎的時候涼涼的,瞬間就乾了也不易臭,許願小狐狸未來也能出底層內衣褲。
經過警察局裝水,熱情的義警讓我參觀了他的民宿與各種收集來的復古收藏,從黑膠聽到錄音帶、從腳踏車聊到戶外運動、從香港聊到台灣的生活,走之前警察大哥又說,晚上真的沒地方去門口就給你紮營,一天之內獲得兩個私藏營地,獨旅的路程從來都不是只有一人,這些短暫的交集都是收進口袋裡的寶物。
▸ 山影雲影照映在田裡的水面,真的太美……….
▸警察大哥的黑膠收藏
▸回到市區後發現還早,又去了海邊晃晃,明天真的有颱風嗎…心不甘情不願的。
沒計畫的獨旅,是一種說不上來、也交代不清的未知感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明白這種無法複製的驚奇感,走著別人的路大概不能明白有趣在哪,一切都是當下的決定、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踏實、是一場好壞參半的冒險。
這趟「時間被砍半」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,用這篇雜記試著記錄著自己的無知與成長。
Fjällräven S/F 腳踏車配件包、服飾
▸車把袋放置單車鎖頭,擦汗的小毛巾、購物袋也很適合
▸車把置物桶上方的彈性繩可以牢牢扣具水壺,不擔心遇到窟窿噴走,側邊網袋可以放置手機 ( 還是小心不要噴走~ )
▸喜歡 座墊包固定套架 的上下兩端鋁製框架在和原廠扣點固定後,搭配穩定的支撐內部放的防水袋。透過伸縮織帶予內部置物空間調整大小。
▸座墊防水袋10L 本身設計即有排氣扣,捲收起內容物後透過擠壓排氣,放置外套、睡袋壓縮大小非常方便!
▸背面透氣彈性口袋,通常我會用來收納風雨衣,正面的 G-1000® Air Stretch 布料抗風,也可以透過上蠟保養加強其防潑水性能與抗風強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