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Fjällräven Keb GTX

Fjällräven Keb GTX

NANGA∥SS25

Fjällräven∥Hoja

關於我們 About US

成立於1997年,以 Travel 、Outdoor、Nature 為出發點,堅守著「嚴選、把關,讓大家能無憂的享受戶外生活」的理念,成為多個嚴選戶外品牌台灣獨家代理,並設有 ROCKLAND 直營店和 Fjällräven 品牌專賣店。品牌多以永續環境為出發,在從事戶外活動的同時,更倡導人與自然和平共存、共好的生活方式。

 

Blog

2025-09-05
【海外健行】自助出發吧!西班牙朝聖之路 - 葡萄牙之路

「西班牙朝聖之路」 ─ 放在人生清單裡好幾年的路線,終於在 2025 年 4 月到 5 月出發了。因為假期天數關係與前後想要到其他歐洲城市旅行,所以沒有選擇走最多人造訪的法國之路(約 800 公里,約走 31-33 天),而是規劃了 248 公里從 Porto 出發的葡萄牙之路。葡萄牙之路特別之處是可以在 Porto、Pedro de Rates 選擇要走充滿小鎮文化、修道院與傳統市集的中央線,或是鄰近沙灘與濱海城市的海岸線;走超過一半經過 Valenca 時可以選擇往海岸走「靈性之路」,有一段搭船的體驗,傳說是聖雅各遺體船行的路線。而我因為是第一次去歐洲,查詢資料時中央路的庇護所與人都是最多的,且海岸線與靈性之路的行徑距離都更長,所以兩段分岔都安排走中央路(Camino Portugués Central)。朝聖之路證書的領取方式需要徒步要超過 100 公里或騎自行車超過 200 公里,護照上單日蓋 2 個以上的證明印章,在教堂、咖啡廳、庇護所都會有印章,最後在終點朝聖者辦公室領取。▸(左) 雖然是從波多出發,但我在里斯本大教堂就買了護照,葡萄牙之路的起點其實是里斯本喔,只是要多花一倍的時間。 ▸(右) 位於消防局內很酷的蓋章點。這趟遙遠的歐洲行大概花了 2-3 個月零碎時間慢慢做功課,最後規劃乘坐國泰航空從西班牙馬德里出發、法國巴黎返程。遊玩西班牙馬德里、葡萄牙里斯本與波多,行走朝聖之路中的葡萄牙之路,再到法國巴黎找朋友。旅行中的驚喜包在於你就算做了超~多~功課,但還是會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─ 像是原本計畫 13 天的朝聖之路我們只花了11天就走完。有一日是原本要停留的城鎮很小,所有的住宿都滿了,只能推進前往下個有住宿的城鎮,多走了 10 公里的上下坡,將近兩天的行程壓縮成一天;另一天是後期身體已經適應 20 幾公里的距離,原本安排的休息天就沒有停留,直接開 Turbo 走到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。途中西葡交接 Valenca 遇到 4 月 28 日 影響五千萬人的歐洲大停電、5 月 1 日勞動節在 Pontevedra 整個大城鎮只有一間中國雜貨店有開等等。這趟旅行中也讓我深深體會到隨遇而安和辦法總比困難多,只能深深吸一口氣,告訴自己「這就是旅行啊~」。▸大停電當天,朝聖者們都很 Chill 的在庇護所前院野餐,絲毫沒有焦慮的感覺。 保持彈性的快樂和自在的心是更享受當下,每座不同風格小鎮美景、結交外國朋友一起包棟住宿、一起分享晚餐,沿途超級多可愛貓咪與其他動物,與時不時出現的有趣靈魂 ─ 街頭藝人、手工製品職人,以及非常幸運地在 11 天徒步中只遇到非常少的降雨時間,每天都收穫不同體驗和回憶。 - - -  以下是實際葡萄牙之路行走的時間、距離與住宿:(備註:距離與花費時間以 Garmin Fenix 7X Pro – Sapphire Solar 手錶紀錄,因中途有去吃飯或其他地方未停錶,紀錄僅供參考。)▸時不時會出現朝聖者們將貝殼、布條甚至衣物堆放在路邊。因為提早兩天抵達 Santiago de Compostela,原本預計只去一個世界盡頭 Muxia,便將另一個 Fisterra 也納入行程中。非常推薦花個 1-2 天去世界盡頭看看,兩處都非常漂亮,沿海小鎮的風光與美到不行的大西洋日落都很值得。想要蒐集 KM0 的石碑兩處都有,Muxia 的 KM0 石碑距離市區比較近,約散步 10 分鐘的距離就會到;Fisterra 的 KM0 石碑從市區大約還要走3 公里緩坡才會到,但有無敵大海景與知名的銅鞋地標一切都值得。前往世界盡頭可以徒步或是從 Santiago 坐巴士,比較熱門的是 Fisterra,公車的班次也較多,以後要去可以上 MONBUS 的官網查詢時刻表,官網可直接買電子票,熱門的時段若網路上販售完,現場就不能購票。如果選擇徒步,在 Santiago 兌換朝聖證書的辦公室,有另一側可領取世界盡頭的護照,沿途集章,完整走完蓋到所有的章可以在世界盡頭的辦公室兌換另一個證書。▸(左) Muxia日落 (右) Fisterra日落朝聖之路的過程中,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對話或認真走路欣賞風景,留下的照片並不太多,且每個人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,美照就不放太多,等自行出發時體驗啦!以下會以食衣住行的方式分享我怎麼準備及觀察體驗。 - - - -   飲食 在葡萄牙之路我住到的庇護所幾乎九成以上都是有完整廚房,包含電磁爐、微波爐及鍋具、餐具,少數只有微波爐。如果想要省錢自己煮是最佳選擇,我通常會在抵達庇護所後到附近的超市採買食材,花個 7、8 歐就可以解決三餐,麵包、義大利麵、優格和酒在歐洲超市真的都很便宜。晚晚餐煮麵食,像是義大利麵或泡麵,搭配水果和啤酒。早餐吃麵包、優格,配點水果、果汁,偶爾亞洲胃會沖泡帶去的味噌湯。午餐會在路上吃個水煮蛋、水果或是小點心,必須體驗的朝聖餐也享用了。以我的觀察自己煮的朝聖者偏少數,通常想使用廚房都不需等待,大部分人還是會出去吃。早上朝聖者會 6 點左右出發,行走一段路程遇到咖啡廳會再停留休息的買個可頌和咖啡,沐浴著陽光吃早餐。我們則是在庇護所吃完早餐才整裝出發,所以大多時候都是倒數幾個人離開庇護所。午餐時間很多在步道周遭的店家會有朝聖餐,約 10-15 歐,會有湯品、沙拉、主餐 (通常是排餐)、點心、飲品 (有紅白酒可以選喔!),算是相當划算的套餐。晚餐有些庇護所也會有朝聖餐,在其中一天較小的村鎮附近、因為周邊沒有商店營業而享受了一餐,庇護所主人非常熱情,煮了滿滿一桌的料理,有燉牛肉、沙拉、炸馬鈴薯片、番茄飯等等,紅白酒和威士忌也都不吝於分享,住宿在此的朝聖者們圍桌聊著天享用,獲得了很難忘的回憶。而在餐廳吃晚餐大多要 20 歐以上,且西葡吃晚餐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很晚,許多餐廳晚上 8 點才開,點餐到上餐的時間會將近 9 點,餐點份量多的會有點吃不下。我有一天去庇護所介紹的餐廳吃章魚腳,一半的餐點還能打包當隔天晚餐呢。 另外的小提醒,如果遇到隔天是國定假日或週日,建議提前一天先買好隔天食材,避免遇到超市和餐廳都沒有開餓肚子的窘境。 服裝 4 月底至 5 月初氣溫溫差蠻大的,以攝氏溫度說明 ─ 白天剛出發時約14-15 度,中午會到 26-27 度,晚上則會降到 10 度上下。洋蔥式穿法還是非常必要的,以下是我這趟朝聖之路帶的服裝: 品項備註底層2件羊毛混紡短袖、1件羊毛混紡長袖、1件bar top背心 ◑ Tierra Woolpa羊毛混紡T恤 ◑ Fjallraven Abisko Wool 短袖羊毛排汗衣 ◑ Fjallraven Abisko Wool 長袖羊毛排汗衣bar top背心當睡衣 長袖一天都沒拿出來穿...  中層1件襯衫、1件薄刷毛外套、1件羽絨衣 ◑ Fjallraven Ovik Travel 長袖襯衫 女 ◑ Royal Robbins Venturelayer Fleece F/Z Hoodie刷毛連帽夾克 ◑ Nanga Mountain Lodge Down Jacket 羽絨夾克 外層防水外套 - Tierra Roc Blanc Gen.3 Gore-Tex 夾克在世界盡頭擋風很好用褲子2件薄長褲+1件短褲 ◑ Fjallraven Abisko Trail Stretch 長褲 女 ◑ Tierra Riglos Pant 長褲 ◑ Nanga Dotair Comfy Short 快乾短褲 女短褲用於盥洗及睡覺鞋襪3 雙羊毛襪 ◑ Fjallraven Wool 羊毛襪 ◑ Darn Tough*2行走鞋:KEEN JASPER ZIONIC 涼鞋:LUNA Oso Flaco Winged Edition非常建議帶3雙,襪子相較衣服更難乾,時常需要外掛包包邊走邊曬涼鞋用於庇護所、盥洗帽子遮陽帽 :Fjallraven Hatfield G1000 遮陽帽 毛帽 :Fjallraven Byron Hat 羊毛帽 配件墨鏡 :goodr Professional Respawner 偏光太陽眼鏡 背包 :Hanchor MARL 輕量化登山背包 小側包 :Fjallraven High Coast Crossbody 斜背包 盥洗包 :Farden Necessity Bag盥洗包 小雜物們防水袋、水壺、行動電源、按摩球、摺疊傘、濕紙巾、面紙、隱形眼鏡、相機、眼罩、耳塞、毛巾、生理用品、衣架、衣夾、曬衣繩、密碼鎖、萬國插、小吹風機。 醫藥包止痛藥、腸胃藥、感冒藥、暈車藥、抗組織胺、 OK蹦、透氣膠帶、抗生素軟膏、痠痛凝膠、彈性繃帶、生理食鹽水、棉花棒、紗布、水泡貼、碘酒片、酒精片、避難毯、護踝。藥品部分僅供參考,請依個人需求、醫師處方箋建議攜帶 一路上穿短褲的朝聖者也不少,但因為不想曬傷和怕蟲咬我還是都帶了最輕薄的長褲,基本上每天下午走到庇護所後我都會先去洗澡、手洗衣服。四五月時西葡日落的時間約在晚上 9 點半後,如果沒有遇到下雨天,幾乎日落前就會乾了。沒有乾的衣服會收到床邊用曬衣繩晾順便充當隔簾,隔天起床乾燥撤收!唯一是襪子比較難乾,通常會要用曬衣夾夾上背包繼續曬,推薦可以帶 3 雙襪子避免不夠用。 相對於台灣、歐洲的治安是需要比較謹慎的,雖然一路上遇見的朝聖者都非常友善,但如果當日庇護所充電插座不在床邊、而是走道公用插座,我通常不會直接充手機,改使用行動電源,再利用空閒時間充飽行動電源。雖然每個庇護所都有插座,在安全考量上建議帶行動電源,10000mAh 就能充手機 2-3 次,不需要帶到太大容量。大力推薦小狐狸的 Farden Necessity Bag 盥洗包,幾乎所有庇護所的盥洗區都只有一個掛勾,不一定有放衣服的架子,有些甚至連掛鉤都沒有,Farden Necessity Bag 盥洗包內容量很大,還自帶掛鉤,上方拉鍊夾層半開、裡面放乾淨的衣服,避免被水噴到,網袋處放沐浴品;下方夾層則放毛巾和小吹風機,一個月都這樣一包提去洗澡超方便!▸浴室通常都是花灑,並且需要持續按壓才會出水,大多只有一個掛勾甚至沒有,使用防水袋或盥洗包比較方便。朝聖者們都會趁還有太陽時曬衣服,每個庇護所外都會有一面的曬衣牆。 住宿 庇護所有分公立和私人營運,這趟葡萄牙之路沒有遇到自由樂捐的類型,公立的大約 8-15 歐/床/晚,多為大通鋪;私人的約 15-35 歐/人/晚,多為有分隔的房間,但仍是公用衛浴。 ▸公立庇護所大多都是大通鋪的上下舖且無法預定,採先到先選床位制,通常夜晚都是鼾聲交響樂。整趟出發前已先預訂的住宿只有起點 Porto 和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,推薦 Santiago住宿至少提前一周訂,來自四面八方所有朝聖者的終點,住宿特別滿也比較貴。因為我們壓縮天數提早到,差點露宿街頭 q_q 。另外,如果規劃將行李寄送到終點,先訂住宿可以請運輸公司直接寄到住宿,他會依據你抵達的日期配送,降低額外支付寄放的費用。▸在路程中發現一張不知道是幾年前的全程公立庇護所指南,現在的價格都是翻倍再翻倍,也沒有遇到樂捐的了,未來想全程公立庇護所的旅人把地點存起來吧!徒步中的住宿我會在前一晚先用 Camino Ninja APP 規劃隔日要抵達的城鎮,接著查詢當地公立庇護所有多少床位以及評價。因為公立的多數都不能預定,假如床位偏少,就會考慮提前一晚預訂私人營運的庇護所。在 Booking.com 或是 Camino Ninja APP 裡會有庇護所的電話,可以用 What's app 訊息住宿,訊息的回覆速度沒有很快,通常都要到隔天中午後才能確定是否預定到,如果是選擇有含電話的 SIM 卡也可以直接打去預定。 這一切都是經驗阿!一開始都想說走到城鎮再找住宿,結果有兩天在原本想停留的小鎮都沒空位,只好邁著步伐向前走到下一個城鎮,心比身體還累哈哈哈哈哈.........後來調整上述的方式後,就沒有再遇到沒有床位的問題,還有幾天屋主直接給了3-4 人的私人房,睡眠品質大大提升! 交通 目前台灣沒有直飛葡萄牙的班機,查資料時看到比較多人會直飛巴黎來回,但因為巴黎到葡萄牙還是需要轉短程飛機,最後選擇國泰航空西班牙進巴黎出的航班。從西班牙馬德里到葡萄牙里斯本坐夜間巴士,省了一晚住宿隔天也是一早就到,很酷又很累的體驗。里斯本到波多也是坐了約 3 小時的巴士。開始朝聖之旅時,有時會看到揹著大背包的朝聖者出現在公車上,路上有時會出現張貼的 TAXI 電話,如果真的走不動或是身體不適,還是有辦法繼續旅程的。但千萬別忘了領取要證書 100 公里內一天要有 2 個章! 抵達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 之後有巴士、鐵路、飛機等方式可以帶著你前往下一個城市,旅途中認識的義大利朋友選擇坐巴士回波多、再轉飛機到義大利。因為 Santiago 機場的航班較少,機票也會稍貴一點,推薦可以先到大一點的城市再轉飛機。而我之前沒想這麼多就直接訂了 Santiago 到 Paris 的機票,從市區搭乘 6A 巴士直達機場,飛行 3 個小時抵達巴黎。 朝聖之路路況都蠻好走的,從鄉間小巷到大城市,馬路、石磚路、土路、公路無數交錯,每天都有上上下下的坡,落差都在海拔 500 公尺以內,走著走著身體就會慢慢適應,每個路況都有自己舒適的走法。在路途中有起水泡,但後來用紗布剪洞墊高減少摩擦就好了一些,後續也消下去,與身體對話也是徒步中很大的體會。 朝聖路上有太多故事無法以言語分享,結交的異國朋友、路上有趣的街頭藝人、周遭時不時出現的動物,以及每個城鎮的人文風景,走進的教堂、登上的山頂、幸運遇到的周末市集,每個走過的朝聖者都有獨一無二的體驗。能夠在人生中有一小段每天只要走路、吃飯、睡覺的日子是單純與富足的,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也有把朝聖之路放入人生清單的人一點點參考,Buen Camino!     撰文攝影|Sherry文字編輯|Addie 

閱讀內文
2025-07-21
【海外健行】天王塔的日出 ─ 韓國智異山三天兩夜

傳說要累積三代的善德才能看見天王峰日出。 天未亮,人們靜默行於漆黑的稜線,直到一縷陽光穿透雲縫、灑落在彼此間隙,那一刻,我們相視而笑。 韓國的八景之一、五大名山之首 ─ 智異山 海拔 1915 公尺,主峰為天王峰又稱天之柱,代表性的山峰有般若峰、老姑壇等十多處名剎,不僅保有韓國最完整的原始林、野生動物、文化遺產寺廟等深厚文化底蘊,還有二十多個山峰與全長至十二公里的蛇谷等溪谷,構成智異山十景。 而天王峰日出正是十景中的第一景,想細細品嘗每一處風景,選擇三天的聖白縱走,比起短暫的攻頂,又多了份深刻與浪漫。自 성삼재 到 백무동,這條路線橫越智異山主脊,全程走在稜線上,是韓國頗具代表性的長距離縱走路線之一。 當然還有許多條路線,但要登頂天王峰就只有中山里和白武洞這兩條路線。多數人會選擇一日健行,若從 중산리 出發只需四小時就能登頂天王峰,非常適合有交通與時間考量的人,不一定要登頂的人也可選擇從 화엄사 走到 노고단 來個廟宇巡禮,都是當地熱門路線。▸紀錄來自GAIA MAP、SUUNTO WATCH 完成後的路線圖,簡稱聖白縱走(自己用開頭韓文發音取的) 성삼재 Seongsamjae 性三峙 / 백무동 Baekmudong百武洞 / 중산리 Jungsan-ri 中山里 / 화엄사 Hwaeom temple 華嚴寺 / 노고단 Nogodan 老姑壇  DAY 0 - 交通時間 : 五個小時、總車資約一千五台幣。 從首爾到位於全羅南道東北部的 구례군,要搭乘 KTX 高鐵直達車至求禮口站、再搭十分鐘的巴士至求禮郡市區,隔日再搭四十分鐘的巴士才能至登山口,因錯過 KTX 高鐵直達車,實際路程為下: 首爾車站▸龍山站▸轉乘KTX龍山站▸益山站▸轉乘地鐵至求禮口站,一出站即可搭乘公車或計程車至市區。 住宿為 Naver Map 上找的 Gurye Okjam 民宿,不得不說來韓國還是使用當地 APP 最好用,集結地圖、公車時刻、商家資訊、地鐵路線等功能於一身,再下載韓國地鐵 APP 查看中文站名就無敵了。此地區較傳統單純,建議 Papago 等翻譯軟體先下載好,避免無法使用英文溝通。 晚上八點後的店家幾乎都關了,僅剩便利商店營業,這站可以當最後的補給。▸Gurye Okjam 民宿外面,民宿主人用心照護的韓屋十分溫馨,附近巷弄都是這樣可愛的配色與石牆,只開放 Naver 預約有興趣可直接至 APP 或 IG 搜尋 :구례군 Gurye County 求禮郡▸15 度的空氣剛剛好,全羅南道的慢活也體驗到了。 DAY1  성삼재▸노고단 대피소 2km/30mins▸노고단 2.5km/90mins▸연하천대피소 13.5km/240mins  性三峙登山口▸老姑壇避難所▸老姑壇▸ 蓮河避難所 最早的巴士為九點發車、約十點到登山口起登, 前段會走在人工鋪設的道路上,伴隨林蔭緩慢爬坡,沿路上遇到許多到老姑壇的單日健行客,大約半小時就會到達老姑壇避難所,這裡有乾淨的廁所與水源可以取用,稍作休息就繼續往前邁進。 老姑壇指供奉山神婆的神壇,也是智異山眾峰中的靈峰,連綿山峰與雲海為十景中的第三景。此處有管制每半小時才會放行,整條路就是木棧步道連續爬升,走到最高處需折返回管制處大約要一個小時。▸需在機台輸入姓名取得入場QRCODE,也可事先在網路上預約,出入都要刷條碼智異山的主要野生花卉包括梅花草、淺裂剪秋羅、白山地榆和朝鮮蠟瓣花,此地區是欣賞花卉的熱門景點,雖然已過盛花期,沿途還是看見不少的大字杜鵑,某些路段還會穿梭在花陣當中,走在粉色花瓣上有點浪漫。▸整路上有許多專門拍攝花卉的攝影愛好者▸一路上的路標指示清楚▸삼도봉 三道峰 - 這個地點為全羅北道、全羅南道、慶尚南道交叉的位置山徑有小幅度的上下起伏不大,海拔維持在 1,500公尺,走了將近四個小時,抵達蓮河避難所。山屋需要事先申請,報到時只需報上英文姓名,並支付 12,000 韓元給管理員就完成,刷卡現金都行,拿著號碼牌尋找鞋櫃與床位。  一踏進山屋時正讚嘆竟然有暖氣跟插座時,突然聽見外頭傳來雨聲和轟隆作響的雷聲,默默地變成睡眠白噪音,迷迷糊糊之間聽到屋裡一陣躁動,起來一看發現下的根本不是雨,而是一顆顆直徑超過一公分的冰雹,硬是砸了兩個小時。屋內有可炊煮的廚房,當我要去室外洗手間時,才發現外頭早已被冰雹蓋成一片白茫,一天之內把四季都看完了。第一次來就遇到這種天氣,管理員笑著說我很幸運。接著開始介紹自己曾是智異山影集的動作指導。捧著他遞來的熱咖啡,聽他講山裡的怪事,一個風吹草動都以為朱智勛要現身了。  ▸上圖取自官方照片,還來不及拍攝就成了下圖的模樣 山屋申請 : https://reservation.knps.or.kr/▸溫度五度穿著短褲與涼鞋,沒想像中那麼冷 DAY2  연하천 대피소▸벽소령 대피소 2.6km/150mins▸세석 대피소 10.4km/180mins▸장터목  대피소 13.5km/120mins 蓮河避難所▸碧蘇嶺避難所▸瑟索避難所▸長條木避難所早上五點吃完早餐回宿舍準備出發時,發現有陌生人偷放了一包餅乾與一袋海苔在我的背包上,有點感動又錯愕,前一天也被長輩們餵食麵包、零食、咖啡等等,結果自己帶的食物幾乎沒有動到,好好笑又懊惱,若是語言不通只要說康撒哈密打就對了。 一個小時左右展望就變得非常好,路上沒有太多遮蔽需要做好防曬,看著長白山脈綿延不絕的山峰,專注於每ㄧ次呼吸與步伐上,一步一步的踏實,悶在心裡的壓力,也隨著乾冷的空氣慢慢散去了。▸智異山有五十幾個這樣的巨型岩石▸碧蘇嶺避難所一路上和大哥們邊走邊聊,不知不覺海拔已下降 200m,抬頭一看就到了避難所,可以在這裡好好補充水分和熱量。在那裡,向當地人打聽了下山後的交通方式。結果到下山前,只要有人看到我,都會熱心一再重複他們認為最好的作法,即使分了兩派各自堅持,真的很可愛。 離開上一個避難所後,需再攀升 300m,才能抵達海拔 1600m 的瑟索避難所,這段路程大約需時三小時,可以在這裡好好享用午餐。▸瑟索避難所 ▸路上有許多介紹生態的牌子裸露的區域都會有做好防護措施,雖然在台灣比較少見這麼完善的設備,確實降低許多山難的發生,但韓國冬天的雪的覆蓋量,好讓人好奇會變成怎樣。 前幾天氣象顯示下雨機率極高,沒意外的淋了兩個小時的雨才到宿營點 ─ 長條木避難所,海拔為 1700 m。▸避難所外的展望報到時,管理員很興奮的邊泡著咖啡說你來自台灣嗎,他聽先到的長輩們說的,一手咖啡、一手拿著伴手禮給我,原來他非常喜歡台灣的百岳,就開始分享之前來台灣爬山的經驗跟食物多好吃。▸韓國特有黑熊반달이半月熊,跟臺灣黑熊一樣有個明顯的V在胸口,其實是亞洲黑熊的特色 DAY3  장터목 대피소▸천왕봉1.2km/40mins ▸장터목 대피소1.2km/20mins▸ 백무동통제소10km/240mins 長條木避難所▸天王峰▸長條木避難所▸智異山百武洞服務處為了看天王峰的日出,凌晨四點就要起登,下山至百武洞的路線只需輕裝上路,打包好的背包可以暫放床位,回來還能稍作休息。漆黑的山谷中,大家就這樣悄悄地走著,唯有頭燈閃閃爍爍就像群星在夜空中裡,無風也無雨,一切靜默無聲。 過了半小時即將登上山頂時,狂風與霧雲驟然從四面八方來襲,儘管風勢凜冽,人們依舊無畏地靜靜坐好等待日出,此刻天地已被初升的曙光染成一片橘紅。 我望向那座石碑上寫的 ”韓國人的氣象發源於此”,一股敬畏與謙卑之心油然而生。▸雲霧散開後綻放出淡藍天光,大家也開始往石碑排隊拍照,冷風中排了20分鐘,超級熱鬧 返回避難所,告別這幾日照顧相伴的長輩們後,沿著溪谷緩緩下山,蚊蟲逐漸增多,綠意盎然的景色伴隨潺潺水流的白噪音,步行約四個小時下降了 1,400m,最終抵達海拔500m 的百武洞登山口。多處地段由石塊堆疊而成,此段路程需評估自身體能與安全,務必謹慎前行。寫遊記時,我原以為最深刻的,是登頂那一刻的壯闊景色,沒想到留在心裡的,是一路上遇見的人。那些小小卻很真實的善意舉動與陪伴,即便歸途背負超載的體重,謝謝讓我們相遇其中的智異山。  關於避難所的小知識 – 當初整理時十分苦惱,一人揹負所有裝備與健行前後的服飾,在打包上花了不少時間。▸十公斤無託運登機裝備 避難所裡有著滿滿的補給品 ─ 熟食白飯、瓦斯、保礦力粉、能量棒、咖啡、瓶裝水、包紮用品等等。  帶著信用卡當個韓幣戰士就好!這趟健行下來發現韓國人好像沒有吃乾燥飯的習慣,大多數會準備保溫袋放上新鮮食物保鮮,少數人帶的乾燥飯無需使用熱水與瓦斯就能自體加熱,下次我會改帶調理包配上熱呼呼的白飯的。 1.食物 : 保溫袋裝有許多食物像泡菜等醃製物、白煮蛋、熟成雞胸肉、韓式海苔與袋裝拉麵(像辛拉麵)等等。扣除認真煎五花肉的年輕人外,其實韓國人自備的食物大同小異,大部分食材都能在山下的便利商店買到。 從第一天開始遇到的韓國長輩們,天天瘋狂分食與關注獨攀的我,直到最後我帶的食物幾乎沒有減少,全部分享給管理員當作國民外交。 2.睡眠 : 避難所是男女分宿都有暖氣設備,裏頭溫度維持在25度,有地暖的睡起來更溫暖,幾乎沒人使用睡袋與睡墊,因為半夜會被熱醒。 3.設備 : 床位上即有插座充電,不然就會在宿舍的門口內外,不會有搶電的問題,室內都有照明,即便沒有使用頭燈也看的非常清楚,夜爬看日出與安全考量還是需準備一副在身上。 生態廁所有很多間、很乾淨;也有更衣室與大面鏡子提供健行者整理服裝儀容;鞋櫃與床位是同個號碼,不會有穿錯鞋的困擾;整個國家公園除了避難所的廚房都不可以開火,獨立一棟的炊煮空間足夠也有照明;水源都在避難所附近,真的找不到就問人,即便語言不通大叔們絕對會親自帶你去取水,也能直接在避難所買瓶裝水。▸取自官方照,當下避難所有人休息不便拍攝,目前已無提供睡墊、毛毯。▸炊煮室到處看到滿滿的醃漬品、配上燒酒跟五花肉▸附上民宿灰溜溜的貓咪   #裝備清單背包 :  CAYL UNMUN B-GRID 45L 收納小包 :Mystery Ranch Void Bag 收納包 / Mystery Ranch Mission Control 收納包 防水袋 :Sea To Summit 70D 輕量防水收納袋 8L / Sea to Summit 30D 輕量防水收納袋 3L 急救包 :Sea to Summit 急救防水收納袋 1L 水袋 :Hydrapak Seeker 3L 輕量水袋 水瓶 :Nalgene 寬口水壺 500ml 護照包 :Crumpler Early Opener  帽子 : Nanga Nylon Tusser BB Cap 棒球帽 羊毛帽 : Tierra Watchman beanie 外套 : Nanga AT 3L Weather Shield JK 防水外套 中層 :美麗島嶼 Alpha Direct 抓絨連帽長袖 底層 : Fjallraven Bergtagen Thinwool LS 長袖羊毛排汗衣 女 保暖層 : Nanga Mountain Lodge Down Jacket 羽絨夾克 褲子 : Tierra Riglos Pant 長褲 登山杖 :Black Diamond DISTANCE  FLZ 鋁合金登山杖 襪子 : Darn Tough 補給:UP FAST 能量果膠   撰文攝影|Amber文字編輯|Addie  

閱讀內文
2025-07-05
【裝備指南】Fjallraven 帳篷大評比 ─ 究竟該如何挑選帳篷呢 ?

 先直接送上整理表格,再讓我們往下瞭解更多 Fjallraven 帳篷 ─ 所有帳篷皆採用 TripleRip 尼龍布料,結合高強度與低重量,抗風防水表現用過都說讚。 使用需求/情境推薦帳篷系列特點說明輕量徒步旅行 / 背包客Abisko Lite 1 / 2 / 3輕量、收納體積小,單前庭設計,適合長距離背負與三季徒步健行。山林健行、全能用途Abisko Shape 2 / 3空間、重量、耐候性取得良好平衡,適合中長程旅行與多變天氣。需要大空間或多人裝備Abisko Endurance 2 / 3 / 4隧道帳+雙前庭設計,延展性強,適合基地型露營與長期駐紮。極致通風 / 高溫地區使用Abisko Friluft 2雙開門+全網布內帳設計,通風表現最強,適合亞熱帶與炎熱氣候。空間與高度景觀開放感Abisko View 2雙開門、視野通透、氣流順暢,適合攝影、觀星、夏季野營。寒冷地區 / 雪地使用 / 四季適用Abisko Dome 2 / 3圓頂自立式結構,抗風穩定性佳,空間充足,適合崎嶇地形與冬季環境。 開始選擇你的帳蓬 首先,收集行程中必須擁有的資訊,包含 ─ ① 使用人數、② 氣候條件、③ 環境地形、④ 行程規劃、⑤ 同行團隊夥伴中戶外技能等等。 使用人數 你一定常常聽到『 挑選使用人數再 +1 』的說法,例如 1 人使用就選 2 人帳、2 人使用就選 3 人帳,但這並非絕對。 這種選擇方式是以空間舒適性為首要條件,加上各帳篷品牌對 X 人帳的定義皆可能有所差異。推薦以內帳寬度作為評估,因為市面上大多販售的常規泡棉睡墊或充氣睡墊寬度約 50-65cm,可以藉此評估空間是否足夠寬敞。 內帳寬度 / 使用人數帳篷總重 / 使用人數 除了露營使用外,要作為登山健行或徒步旅行使用,別忘了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哦 ! 氣候條件 以季節來區分,通常分為「三季帳」及「四季帳」。三季即春夏秋,內帳有大面積網布以求通風透氣,重量較輕;四季則包含冬季,或直接視為雪季帳,結構更強壯,抗候力極高,部分帶有雪裙設計防止風雪吹入帳內。以台灣的登山環境來說,三季帳足以應付所有路線和地形,台灣的氣候潮濕,也更需要大面積的網布讓帳內通風,降低反潮現象。  環境地形 以帳型而言,大致可分為「自立帳」及「非自立帳」。自立帳顧名思義『不需要下營釘即可自行站立』,其中最常見就是俗稱的「蒙古包」,先搭內帳再搭外帳的設計。也有較少見的如 Fjallraven「球形帳」,自立帳比較不受地形限制,即便在斜坡、巨石、水泥地或木棧板上都可輕鬆搭設,因自帶營柱,普遍重量較重。非自立帳則相反,一定要下釘才能完成搭設。對營地條件要求較高,需要相對平緩的腹地及扎實的土質。其中又細分為以登山杖代替營柱,也是最輕量的「塔型帳」、「雙峰帳」等等,或是空間極佳、抗候力高的「隧道帳」。 行程規劃 依照不同的天數長短、露/野營形式,有不同的考量因素。例如 : 短天數行程以舒適為重、長天數行程以輕量為主。汽車露營不需在乎重量或體積、徒步旅遊因考慮到搭設環境不一而首選自立帳、「一、U、O」字形縱走以輕量為考量、「Y、X、T」字形路線可選擇球形帳或隧道帳此類基地帳。 戶外技能 自身或團隊成員的搭帳經驗、營地挑選能力、繩索技能等等,也是挑選帳篷非常重要的條件。推薦新手可選擇簡單好上手的自立帳,搭設時才不會手忙腳亂。非自立帳則需一定程度的搭設熟練度才能搭得快速又漂亮,一旦熟悉後,搭設速度通常是快過於自立帳。 理解了以上幾個挑選指南,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一起認識 Fjallraven 每頂帳篷的不同之處吧 !  ↟ Abisko Friluft 2 ─ 對新手最友善的輕量自立帳外帳尺寸:226(L) x 258(W) x 116(H) cm 內帳尺寸:210(L) x 128(W) x 106(H) cm 收納尺寸:Ø16 x 47 cm 營柱數量:3支✱形外掛式 (長*2、短*1) 總重:1900 g 最輕重量:1680 g (不含營釘、營繩及收納袋)▮ 三季型自立帳 (前庭需2支營釘固定) ▮ 搭設邏輯簡單好上手 ▮內帳可獨立搭設 ▮ 雙門雙前庭,各自整理裝備互不干擾 空間感 ⚫⚫⚫⚫◯ 搭設速度 ⚫⚫⚫◯ 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⚫◯ 便攜性 ⚫⚫⚫⚫⚫ 抗侯力 ⚫⚫⚫◯ ◯  ↟ Abisko View 2 ─ 外型最優雅、視野最通透的景觀帳外帳尺寸:240(L) x 295(W) x 120(H) cm 內帳尺寸:220(L) x 130(W) x 110(H) cm 收納尺寸:Ø16 x 44 cm 營柱數量:2支×形穿骨式 總重:2700 g 最輕重量:2350 g (不含營釘、營繩及收納袋)▮ 三季型自立帳 (前庭需4支營釘固定) ▮ 雙門雙前庭,各自整理裝備互不干擾 ▮ 寬敞的梯形前庭空間 (80 x 240 cm) ▮ 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 內帳不可獨立搭設空間感 ⚫⚫⚫⚫⚫ 搭設速度 ⚫⚫⚫⚫⚫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⚫◯ 便攜性 ⚫⚫⚫◯ ◯ 抗侯力 ⚫⚫⚫◯ ◯  ↟ Abisko Dome 2 / 3 ─  Fjallraven 獨樹一格的迷你球型帳,抗候力之最外帳尺寸:240(L) x 290(W) x 110(H) cm / 245(L) x 340(W) x 125(H) cm 內帳尺寸:220(L) x 130(W) x 100(H) cm / 225(L) x 180(W) x 115(H) cm 收納尺寸:Ø19 x 44 cm / Ø20 x 44 cm 營柱數量:3支✱形穿骨式 總重:3160 g / 3680g 最輕重量:2790 g / 3320 g▮ 四季型自立帳 (可更換內帳,改為三季帳) ▮ 雙門雙前庭,各自整理裝備互不干擾 ▮ 寬敞的前庭空間 (深度達 80 cm) ▮ 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 內帳不可獨立搭設 (如有獨立搭建需求,則需搭配 Fjallraven 2-4Pers. Inner Tent Pitch Kit 內帳套件) ▮ 可替換 Mesh Inner Tent Dome 2 / 3 網布內帳 (Dome 3 台灣未販售),組合為透氣通風的三季帳空間感 ⚫⚫⚫⚫⚫ 搭設速度 ⚫⚫⚫⚫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⚫◯ 便攜性 ⚫⚫⚫◯ ◯ 抗侯力 ⚫⚫⚫⚫⚫ ↟ Abisko Lite 1 ─ 單人Solo或一人一狗的愜意小帳外帳尺寸: 240(L) x 160(W) x 100(H) cm 內帳尺寸: 220(L) x 90(W) x 90(H) cm 收納尺寸:Ø14 x 44 cm 營柱數量:5支 (環形穿骨式*1、四角短營柱*4) 總重:1650 g 最輕重量:1380 g▮ 四季型非自立隧道帳 (可更換內帳,改為三季帳) ▮ 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 內帳不可獨立搭設,(需搭配 Lite 1 Inner Tent Pitch Kit 內帳套件 (台灣未販售)) ▮ 可替換 Mesh Inner Tent Lite 1 網布內帳,組合為透氣通風的三季帳 (台灣未販售)空間感 ⚫⚫⚫⚫⚫ 搭設速度 ⚫⚫⚫⚫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◯ ◯ 便攜性 ⚫⚫⚫◯ ◯ 抗侯力 ⚫⚫⚫⚫⚫  ↟ Abisko Lite 2 / 3 ─ 超輕量隧道帳,長天數行程首選外帳尺寸: 360(L) x 150(W) x 100(H) cm / 360(L) x 180(W) x 105(H) cm 內帳尺寸: 220(L) x 125(W) x 90(H) cm / 220(L) x 145(W) x 95(H) cm 收納尺寸:Ø17 x 39 cm / Ø17 x 42 cm 營柱數量:2支環形穿骨式 (長*1、短*1) / 2支環形穿骨式 (長*1、短*1) 總重:2070 g / 2220g 最輕重量:1740 g / 1890 g▮ 四季型非自立隧道帳 (可更換內帳,改為三季帳) ▮ 寬敞的梯形前庭空間 (120 x 130 cm) ▮ 單前庭雙門設計 ▮ 頭尾兩端外帳可完全捲收,成為景觀模式,同時達到透氣通風 ▮ 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 內帳不可獨立搭設 (如有獨立搭建需求,則需搭配 Fjallraven 2-4Pers. Inner Tent Pitch Kit 內帳套件) ▮ 可替換 Mesh Inner Tent Lite-Shape 2 / 3 網布內帳 ( Shape 3 台灣未販售) ,組合為更通風的三季帳空間感 ⚫⚫⚫◯ ◯ 搭設速度 ⚫⚫⚫⚫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◯ ◯ 便攜性 ⚫⚫⚫⚫⚫ 抗侯力 ⚫⚫⚫⚫⚫↟ Abisko Shape 2 / 3 ─ 前庭加大隧道帳,重量和空間的完美平衡外帳尺寸: 400(L) x 155(W) x 105(H) cm / 400(L) x 180(W) x 110(H) cm 內帳尺寸: 220(L) x 125(W) x 95(H) cm / 220(L) x 145(W) x 100(H) cm 收納尺寸:Ø16 x 40 cm / Ø16 x 41 cm 營柱數量:3支環形穿骨式 (皆不等長) / 3支環形穿骨式 (皆不等長) 總重:2320 g / 2560g 最輕重量:1900 g / 2160 g▮ 四季型非自立隧道帳 (可更換內帳,改為三季帳) ▮ 寬敞的梯形前庭空間 (170 x 130 cm) / (170 x 160 cm) ▮ 單前庭單側門設計 ▮ 頭尾兩端外帳可完全捲收,成為景觀模式,同時達到透氣通風 ▮ 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 內帳不可獨立搭設 (需搭配 Fjallraven 2-4Pers. Inner Tent Pitch Kit 內帳套件) ▮ 可替換 Mesh Inner Tent Lite-Shape 2 / 3 網布內帳 ( Shape 3 台灣未販售) ,組合為透氣通風的三季帳 空間感 ⚫⚫⚫⚫◯ 搭設速度 ⚫⚫⚫◯ 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◯ ◯ 便攜性 ⚫⚫⚫⚫⚫ 抗侯力 ⚫⚫⚫⚫⚫   ↟ Abisko Endurance 2 / 3 / 4 ─ 空間極大化,可攜式的戶外別墅外帳尺寸: 420(L) x 155(W) x 105(H) cm / 430(L) x 195(W) x 115(H) cm / 540(L) x 240(W) x 125(H) cm 內帳尺寸: 225(L) x 120(W) x 95(H) cm / 225(L) x 160(W) x 105(H) cm / 225(L) x 210(W) x 115(H) cm 收納尺寸:Ø18 x 39 cm / Ø20 x 43 cm / Ø21 x 44 cm 營柱數量:3支環形穿骨式 / 3支環形穿骨式 / 4支環形穿骨式 總重:2550 g / 3030g / 4390g 最輕重量:2100 g / 2590 g / 3800g▮ 四季型非自立隧道帳 (可更換內帳,改為三季帳) ▮ 寬敞的梯形前庭空間 (185 x 125 cm) / (170 x 160 cm) ▮ 單前庭單側門設計 ▮ 內掛式內帳,內外帳可同時搭設,亦可先搭外帳再搭內帳 (惡劣氣候時可避免內帳被雨淋濕) ▮ 內帳不可獨立搭設 (需搭配 Fjallraven 2-4Pers. Inner Tent Pitch Kit 內帳套件 ) ▮ 可替換 Mesh Inner Tent Endurance 2 / 3 / 4 網布內帳 (台灣未販售),組合為透氣通風的三季帳空間感 ⚫⚫⚫⚫⚫ 搭設速度 ⚫⚫⚫◯ ◯ 搭設便利性 ⚫⚫⚫◯ ◯ 便攜性 ⚫⚫⚫⚫◯ 抗侯力 ⚫⚫⚫⚫⚫   為何選擇 Fjallraven 帳篷 ? 經典,永續,一直 Fjallraven 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。選擇一件耐用可靠、使用壽命長的登山裝備,正是戶外愛好者能夠對環境永續做出最棒、也最簡單的貢獻了!Fjallraven 的帳篷布料選用強韌耐用的雙面矽尼龍布料,並以四道矽塗層處理,增加布料強度。比起常見的聚脂纖維布料或 PU 防水塗層製成的帳篷,Fjallraven 帳篷的使用壽命更長,也極具耐用性。 即日起趁著帳蓬 6 折優惠聰明入手 !      撰文攝影|崇安、ROCKLAND 夥伴實際使用照片文字編輯|Addie  

閱讀內文
2025-05-16
【海外健行】泰國清邁|FJÄLLRÄVEN Thailand Trail

  參加 FJÄLLRÄVEN Classic Trail 一直在我的待辦清單中,但大部分的 Classic Trail 都在歐美國家,參加的成本真的不低,剛好今年碰到 Thailand Trail 復辦!查了一下機票跟相關費用後,就馬上決定要報名了!Thailand Trail 跟 Taiwan Trail 一樣,都是尚未經過 Fjallraven 認證的活動,所以還不算 Classic Trail,但活動的理念跟形式很像,以體驗或想了解相關活動中,清邁健行會是成本較低較易入門的選擇。小狐狸舉辦的 Classic Trail 是想要讓更多人接觸與了解大自然,在路線的安排上以較平易近人且具有教育或文化意義的面向,相較於台灣百岳登山、路線會容易許多,比較像是在健行。只要平常有固定運動的習慣,要完成都不會太困難 !今年復辦的 Thailand Trail 跟往年不太一樣,分成 100km/8天 跟 50km/4天 兩種,每條路線都各有兩個梯次,整體活動參加的人數不含工作人員與志工就超過 200 人,加上志工則超過 300 人,是很盛大的健行活動 ! ▸ 健行路線,地點在清邁的北邊,緬甸跟泰國的交界處。Thailand Trail 的路線是由 克倫族 數百年來在村莊之間通行的一條古道,位於清邁西南方,靠近緬甸邊界的 Mae Ngow 流域。而這條古道隨著文明與開發,這條古道也漸漸被遺忘 ─ 為了講述古道的歷史民情與協助在地村莊的生活,泰國小狐狸決定選擇這條古道作為 Thailand Trail 的路線。▸ 健行前集合的地點,大家都要先到這裡報到領物資,隔天一早從這裡搭接駁車出發。▸ 報到完後,我們到當地村莊的雜貨店買了些水果跟零食,這些是我們健行期間的食物。  DAY 1 :週末輕旅行,清邁森林裡的野餐 (7km)出發前不免俗地到報到處為自己的背包秤重,我的背包加上相機腳架大概 18 公斤,女友的則是 10 公斤。▸ 如果不是車上的每個人都穿小狐狸的話,這接駁車真的很像是要開往緬甸的豬仔車XD▸ 準備出發的參加者們。▸2 月份的清邁非常乾燥,地上的土乾到跟粉末一樣,只要有任何人或車子經過,都會揚起滿滿的粉塵,坐在接駁車後斗的我們就這樣吃了一個半小時的沙塵。出發時的天氣好到像是被選過一樣,陽光剛剛好、雲朵不急不徐地飄,穿梭在樹林跟稜線間,享受著雨季前倒數計時的乾爽。走在林蔭之間,我們一邊聊天,一邊想著要吃什麼午餐,結果走不到一小時就到了第一個休息點,沒想到腳才剛熱開,就要開始休息了!更扯的是,現場竟然有販售傳統小吃跟飲料,這時候真的很慶幸有帶一些現金在身上XD▸ 看到這個畫面真的很難想像你身處在清邁跟緬甸交界處,一圈圈的是泰北香腸,另外一盤是泰北風味的烤肉。▸ 香腸跟烤肉都會配泰國的糯米飯,用芭蕉葉盛看起來更好吃!▸ 休息點腹地很大,幾乎曬不太到太陽,在森林中野餐真的很 chill。在森林裡大休一個半小時後,接著前往今天的營地,從休息點起步走沒兩小時就到了,不知道是路線太平易近人,還是整路過的太快樂,感覺第一天步行的時間真的過很快XD▸ 後面光禿禿沒有樹的地方,就是我們第一天的營地。▸ 在營地晃了一圈以後,我將我的 SHAPE3 紮在小山丘上。▸ 吃完晚餐後,大家都圍著營火坐一圈,聊著我一句也聽不懂的泰文,第一天的結尾蠻好的。▸ 晚上的溫度大概20初頭,是可以直接躺在睡墊上看星空也不會冷的溫度。 DAY2:泰國的乾燥飯真的好好吃 !!!(8km)第二天主辦依照個參加者的速度分組,每組大約 10-15 人,每組都會安排 2 位當地嚮導跟 2 位志工,我們被分配到第二組。▸ 只有剛出發的時候是全員到齊的。第二天的路感覺稍微「認真」了一點點,有些上下坡變化,但里程也才 8KM,走著走著也就到營地了。這天也很多時間在樹蔭下聊天,有時講到好笑的事就停下來笑一下,再繼續走,真的很不像是來健行的。因為前一天休息點有食物可以買,所以還沒吃到領取的乾燥食物。第二天的午餐我們決定要吃泰式口味的乾燥飯!泰式香料讓乾燥飯變得很開胃,是我吃過各品牌乾燥飯中,最好吃的!好吃到想帶回台灣XD▸ 乾燥飯帶點小辣,對不吃辣的人來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。▸ 走到一處展望點,大家很自動的放下背包,看著眼前的山脈然後分享著各自的零食。過了展望點不久後,就抵達了第二天的營地了。第二天的營地是整條路線中海拔最高的地方 (1700m),這裡可以看到未來兩天及前一天走過的路。▸ 報到後一人可以領 2 條 OREO,另外主辦還準備了綠豆湯!▸ 晚餐前,會先集合大家公布些注意事項,也會在這時候分享些步道的故事。▸ 營地的水是由嚮導騎越野摩托車載上來的,因資源有限,所以限制每人最多只能裝 6 公升。▸ 紮完營閒著沒事的我在營地到處亂晃,晃到嚮導的營地,然後嚮導就很熱情地拿著私釀的 local wisky 出來請我喝,有夠辣XD▸ 等到大家都睡覺後,就是我拍照的時間啦~但那天晚上天空布滿了雲,所以一顆星星都沒看到。 DAY3:長距離的散步 (19.5km)第三天是全程距離最長的,要走將近 20 公里!雖然還是有些上下坡,但整體海拔是下降的,加上身體開始習慣了,所以我跟女友都不會覺得太累。身體習慣了以後,步伐反而越來越輕鬆。我們也越走越安靜,不是沒話說,而是大自然太好聽,踩在落葉上的聲音、蟲鳴、腳步聲 ...… 就像森林裡的交響樂。▸ 因為路程較長,今天也較早出發,走出森林剛好太陽從雲中探出來。▸ 接下來的路幾乎都在森林裡了。一路上觀察到嚮導嘴巴不停的在咀嚼,一開始以為是檳榔,但嘴巴沒有紅紅的,也沒看到檳榔渣,小休時就用我破爛的泰文比手畫腳地詢問,沒想到竟然是肉豆蔻!▸ 嚮導很熱情的請我們吃,肉豆蔻很硬,而且超澀!後來查資料發現好像潔牙的功能,難怪吃完當下目視有覺得牙齒變白XD▸ 今天的休息站點心是泰國仙草!離開又臭又長森林小徑,我們更接近第三天的營地。第三天營地是一所小學的操場,抵達學校以前會先經過一個傳統的村莊,建築物都是傳統的高腳屋,馬路也都是非鋪裝道路,而且當地人是用方言溝通,所以即使你會講泰文也不一定能通XD▸ 村莊的房子都是傳統的高腳屋。▸ 經過雜貨店肯定要促進一下當地的經濟!▸ 第三天營地是一所很可愛的小學!主辦邀請了村里的人來學校裡面擺攤,有賣傳統食物跟咖啡,食物跟咖啡都很棒!除了食物跟咖啡外,學校還可以洗澡,雖然是冷水,但泰國很熱,所以冷水反而剛剛好。走了一天後,可以洗去身上的塵土再入睡,真的是很享受的健行啊 ~~~▸ 咖啡豆是當地生產的,拿鐵雖然是用奶精泡出來的,但味道還不錯,比很多連鎖咖啡店還好喝!▸ 除了小雞腿沒有調味外,其他食物都很好吃!(辣醬超讚! DAY4:慢慢走,走回回憶裡(15.5km)最後一天,我們跟著小學生升旗一起整裝集合,這天的路線相對輕鬆,幾乎都是下坡,而且風景也是四天中變化最多的,所以走起來體感比前幾天有趣很多!▸ 沒想到還能解鎖泰國小學的升旗典禮,很特別的體驗!▸ 越接近終點,會碰到越多的小溪流。▸ 雖然是最後一天,但我們沒有加快腳步,反而放得更慢。▸ 除了小溪流外,也會經過一些休耕中的農田。▸ 經過村莊的小店,當然要停下來支持一下XD▸ 這片是可愛的大豆田~▸ 太湍急的溪流會有竹橋可以過,看起來有點恐怖,但村民們搭得很好,走起來很穩!走進終點時沒有大吼或歡呼,只有一種「欸?這麼快就結束了喔」的感覺。原來 50 公里,如果你走得夠慢,是真的會覺得不夠。▸ 走到終點真的有種「怎麼走完了?!」的感覺。▸ 最後一天睡在大豆田旁邊,隔天早上才會搭車回去清邁市區。▸ 你以為最後一天只有這樣嗎? 還有after party!會場布置的很有特色,好漂亮!▸ 大豆田上滿滿的帳篷怪可愛的XD▸ 謝謝泰國小狐狸的協助與招待!Special thanks to Pun & Fjallraven Thailand!  這四天,走了50公里。沒有特別激烈,也不算特別輕鬆。每天就是起床、收拾、走路、吃飯、搭帳篷、睡覺,很簡單、溫柔的節奏。單純到像是在把生活縮成最基本的樣子。在山裡過了四天四夜,走過的路很真實,太陽曬得很紮實,風景很安靜,山路說不上壯麗,但你靜下來看,什麼都有。沒有人催,也沒有訊息跳出來。你只需要往前走。背包很重,但東西都是自己放進去的;腳很痠,但這條路也是自己選的。想一想,人生好像也差不多就是這樣。走完了,也不覺得非得留下什麼特別的感想。只是不知道為什麼,在某一段沒人說話的路上,突然覺得什麼都不必急,什麼也不必解釋。 ▸ 或許這趟的意義,就藏在那一段安靜裡。***其實最後一天還有竹筏泛舟的體驗可以選擇,但因為我們後面還有其他行程,所以這次就沒有參加,聽說很好玩,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參加!***  #裝備清單 睡袋 : NANGA UDD38DX / NANGA minimarhythm 5 below (已絕版) 睡墊 : Thermarest Z-Lite SOL折疊睡墊 背包: Fjallraven kajka 35 / Mystery Ranch Sawtooth 45 帽子 : Nanga nylon BB cap / Fjallraven high coast wind cap 外套 : Patagonia Torrentshell 3L 行進中層: Patagonia R1 fleece / Tierra Sta fleece  底層 :Fjallraven Abisko Wool Taltplats LS W / Tierra Utilana Merino Sweater 褲子 : Fjallraven Abisko Trekking Tights Pro / mountain hardware短褲 鞋子 : Altra olympus 6 hike mid gtx / Altra Olympus 4 襪子 : Smartwool健行襪 登山杖 : Fizan lhotse 相機包:PaaGO WORKS FOCUS L 帳篷:Fjallraven abisko shape 3   撰文攝影|可頭文字編輯|Addie         

閱讀內文

Instagram